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反弹:两类城市,两样景气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反弹趋势是非常错综复杂的。沿海较发达地区,以及一级与二级城市都处于反弹的房地产市场之中。在内地及二三线城市的区域、则仍处于负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地区被压抑的库存数量有别之故。 

在中国的内陆地区,已看到了农村的住宅过剩、以及所谓的“鬼城”建筑,源于地方领导和开发商对繁荣景气的预期过度而发动了大规模的项目所致。许多内地的经济已随着繁荣时期的结束而萧条了下来——尤其是采矿区——欠发达的城市与省份,已留下了满坑满谷未使用的物业产权。根据今年(见右图)最新一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条款报告,中国的住宅楼盘过剩、主要是出在中下层及农村欠发达地区过度兴建的问题。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的楼盘库存量——那些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者——则较为吃紧。

这种分岔式的房地产市场反弹、推进了两个潜在的影响:首先,在靠海岸与顶级一线城市的大省经济体所面临的供应紧张与价格上涨(见右上图表)将是个短期增长的增压。一种建筑与物业在大型增长的驱动下所生之反弹(见右下省区图)、将会导致在短期间对整体经济活动作出正面的贡献。

其次,在内陆地区,房地产开发一直是经济活动的主要驱动力与收入增长的来源。然而在中小城市与欠发达的地区已经受到了冲击,来自采矿与工业活动的放缓。如果重化工业、矿业、投资,乃至最后连房地产市场也正在萎缩时,那么内地与低线城市的经济转型前景又在哪里?以大量重工业与采矿活动为经济来源的欠发达地区,例如山西、黑龙江等北方省辖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比分别增长为2.7%和5.1%),已看到了今年经济增长的疲乏。较发达地区,如天津、重庆则仍然出现较快的增长。

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有别——部分资金是来自快速的房地产开发——即有助于在富裕地区的服务业和消费的发展。那么,那些欠发达的中国地区,是否也在如此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具备相同的生产能力?如果开发商和内陆地区的政府不愿或无力资助更多过度兴建的住房,那么房地产——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将会萧条下来。

在较发达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正显着反弹

  70个城市每月住宅价格的变化百分比                  
 

 

过度构建的、未使用的物业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有据可查的问题。而且问题很难衡量,因为中国的住房数字并未透明化。全国的住房,每5套潜在着有1套是闲置的。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也是很难预测的。中国的户籍改革与快速城市化终将填补这样的需求。北京希望单独在2020年将一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城市化,这将等同于处理至少24个波士顿或37个芝加哥大小的区域。楼房库存过剩与“鬼城”现象,已透过开发大型项目所占的位置而恶化。在不发达和低层区域,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已在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或行业来支持它们的情况下相继被建造出来。也许,推动城市化的基础设施,有一天将有助于填补上述问题。但就目前而言,过度的建设开发已将下层区域摒弃于房市反弹之外,而且将肯定对收入的增长及改制的前景造成影响。

省区国内生产总值          

在比较发达的地区,短期的、更紧张的库存与价格上涨——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应有助于小幅提振广泛的活动。但是,大量的库存和价格的不断下降,在内陆地区则将导致收入增长、因而转型成为消费与服务的后果。内陆地区若想要跟随富裕的同行进入服务与消费的再平衡状态、则有可能会更缓慢一些。